[見識] 好書分享

今天有機會去參加一個讀書會,討論的是吳軍老師的見識這本書,作者吳軍是一位計算機科學家,曾擔任過北京清華大學教授、 Google 資深研究員、騰訊副總裁,現任豐元資本創始合伙人。

吳軍原本是在得到 App 付費專欄 – 「矽谷來信」中每天為讀者分享一篇文章,「見識」這本書就是重新編排整理過後,有系統性的呈現文本,目前僅有簡體版。

「你最終能走多遠,取決於見識。」

這句話是整本書的精髓所在,作者從兩個大方面去延伸他的觀點:

  • 商業的本質
  • 人生智慧

個人認為整本書的洞見太多,以至於無法全部短時間內消化吸收完畢,反過來說,若能在其中找到任何一個觀點是對自己有幫助的,這本書對你就已經超值了。

我今天想要分享的一段文章,是我在整本書裡面最喜歡的一段,我在看到之後覺得寫得太好,趕快一字不漏重新打在電腦 Evernote 筆記裡面的一篇文章:

「再談 10000 小時,三板斧破四困境。」

先說結論:三板斧是哪三板斧?

  1. 第一板斧:確立「願景 – 目標 – 道路」
  2. 第二版斧:即使聽到不中聽的話,也要試著找出其中的合理之處
  3. 第一板斧:凡事做紀錄,這樣可以避免狗熊掰棒子

近年來由於 10000 小時理論過於火紅,作者對大家提出一個提醒,並且提出解法。

第一板斧:確立「願景 – 目標 – 道路」

最重要的就是願景,「持續 10000小時,簡單重複寫 javascript code」以及「成為優秀的軟件工程師」這兩的願景的差異就非常的大,前者只是簡單的重複,並沒有達到層次上的提升;相對的,成為一個優秀的軟件工程師,需要會的東西就不會只有 javascript 一種程式語言,可能還需要其他更多的程式語言輔助,甚至還需要點其他的技能,像是專案管理、簡報、寫文章等等,這些絕不會只是簡單重複能夠達成的。

簡單一句話,要持續的進步,就需要確立一個合適的願景。

有了願景,接下來就是目標。

目標可能有很多個,達成願景可以分成好幾個目標階段,重點就是知道該怎麼去解決大問題,把大問題或是未知的問題拆分成小目標,並且努力達成,不管是自己去完成,或是把工作分配給其他人去做。這些全都是屬於階段性目標。程式設計、專案管理要做得好,這幾乎是必備的技能。

有了戰略(目標),還要有戰術。

道路就是為了實現目標而存在,可以分解成一系列可以操作的步驟,這樣一步一步的走著道路,達到每個階段目標,最終能有實現願景的一天。

第二板斧:即使聽到不中聽的話,也要試著找出其中的合理之處

這其中還有三個層次。

第一層,相於當換位思考,若我是他為什麼會這樣說。

第二層,凡事要回過頭來三思。事情發生的當下我們可能會有誤判,想想第二遍,不夠在想第三遍,一定要想辦法深入了解對方那樣說的原因,避免習慣性失敗。

第三層,即使對方真的是胡說八道,也要思考它為什麼這樣說,試著找出其中的合理性。不管怎樣多思考是有益處的,把握機會經常鍊習,能幫助自己提升判斷力。

第三板斧:凡事做紀錄,這樣可以避免狗熊掰棒子

好記性不如爛筆頭,我們總是高估自己的記憶力。

凡事一定要做紀錄,這一點對於程式設計師非常重要,把花時間解決一個困難問題的過程記錄下來,是很重要的,除了日後可以避免再花費這麼多時間之外,在記錄的同時,自己又重新思考過了一遍之後,能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。

歐美人做事習慣記錄,包括做實驗、工業生產等等,經驗容易累積和傳承;相反的,在中國就常常聽到什麼什麼手藝又失傳了,以致常常在低水平上重複發明,這就是沒有做好記錄的一個大缺點。

結論

在一直不斷在努力執行過程中,我感受到這些方法的力量,也分享與你,希望可以提升彼此的見識。

今天只有分享三個方法,但個個都很受用,不受限於各個領域,我認為任何人都一定能從中提取到馬上能用的觀點,而這僅僅只是這本書的一小篇文章,整本書幾乎是乾的(乾貨很多的意思),強力推薦大家可以把這本書買下來多看幾次(目前好像只有天貓跟得到有售),反覆咀嚼,絕對能提升智慧,增加「見識」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